文化动态
  衡南概况(5)
  地方特产(2)
  九龙茶叶(2)
  宝盖白果(0)
  栗江豆油(0)
  泉溪鲜鱼(0)
  花桥藤茶(0)
  古城西瓜(0)
  谭子山麻鸭(0)
  茶市湘黄鸡(0)
  宝盖烧饼(0)
  风景名胜(1746)
  天光山(16)
  火焰山(371)
  雷祖峰(6)
  岐山(498)
  网山(74)
  清泉山(37)
  清泉(498)
  江口鸟洲(50)
  王氏宗祠(196)
  十牛峰(0)
  历史名人(1480)
  洛夫(500)
  马灯(374)
  海岩(385)
  八指头陀(221)
  地方志(0)
  地方志(0)
  年鉴(0)
  非遗文化(1084)
  非遗名录(0)
  非遗记事(0)
  非遗传承(0)
  衡南花鼓戏(415)
  衡南七巧龙(17)
  衡南渔鼓(319)
  衡南莲花落(330)
  打钱鞭(3)
仁义村走出的仁义人——评湖南花鼓戏《我叫马翠花》
作者:李小菊  年份:2017 期刊名称:艺海 关键词:主题 评论 湖南花鼓戏 新编 
描述:关于湖南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的主题讨论与评述。
乐昌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浅探
作者:周丽萍  年份:2016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关键词:乐昌花鼓戏 传承 保护措施 发展 
描述:乐昌花鼓戏是广东省汉族民间小戏剧种,为广东地区13 个剧种之一,被誉为"岭南一枝花"。该剧种因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本文将乐昌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承与发展及保护措施作为探讨对象,以期为乐昌花鼓戏的发扬光大提供助力。
乐安花鼓戏传统服饰与区域特色文化的对话研究
作者:吴国辉  年份:2017 期刊名称:丝路视野 关键词:花鼓戏 传统服饰 区域文化 
描述:乐安花鼓戏传统服饰是乐安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的与众不同的一种传统服饰,服饰因其多样性和俭朴性的特点,在被观赏和体验的过程中又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对江西省乃至全国的服饰文化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就地方乐安花鼓戏传统服饰中的色彩、纹饰、材料特色进行分析,并对乐安花鼓戏传统服饰对现代服饰潮流影响及传统服饰与区域特色文化的互渗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进而希望地方乐安传统花鼓戏服饰能够引导更多的服装产业进行升级和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中国民间传统戏曲器乐(湘剧、花鼓戏)的完整性保存及活态式教学的思考、实践与总结
作者:喻莹  年份:2016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关键词:湘剧 花鼓戏 活态保存 戏曲器乐 活态教学模式 
描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对于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而言,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要想做到此两点,如何做好传统音乐资源的保存工作,也就是活态的传承与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把传统戏曲器乐(湘剧、花鼓戏)作为具体切入点,并以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器乐音乐课程设置为具体案例,来对此类教学方式进行阐释。
不愧劳动人民本色——浅析大型现代花鼓戏《齐白石》
作者:袁绍恒  年份:2016 期刊名称:艺海 关键词:齐白石 花鼓戏 评论 创作 
描述:关于花鼓戏《齐白石》的戏剧创作特色、特点的分析与探讨。
一波三折有巧思——评花鼓戏《月塘村的菁妹子》
作者:种荧  年份:2016 期刊名称:艺海 关键词:花鼓戏 现实题材 探讨 创作 
描述:对花鼓戏现实题材新创剧目《月塘村的菁妹子》的创作探讨。
“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
作者:肖牡丹 文希  年份:2016 期刊名称:现代交际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 荆州花鼓戏 戏曲品牌 
描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戏曲文化价值不菲,本文探讨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与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探索荆州花鼓戏的博物馆、艺术馆路径、主题公园路径、节庆旅游路径等戏曲文化旅游开发新出路。
“湖南花鼓戏”舞蹈之我见
作者:江慧  年份:2016 期刊名称: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关键词:特性 湖南花鼓戏 舞蹈 
描述:湖南花鼓戏是以"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来,然而,所谓的"地花鼓"也就是地面的表现形式,并不是舞台表演的形式.这里的"地面"之意,就是老艺人所说的广场舞蹈.它的内容极为简单,边唱边跳,主要目的就是自娱自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的地花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于是才有了"花鼓戏"的出现,它的区别就在于内容形式上具有戏剧性及趣味性.所以花鼓戏就是由地花鼓演化而来.它就是亦歌亦舞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其中,它的音乐更具地方色彩,曲牌多种多样,它的舞蹈部分的比重较轻,大部分是以唱为主,舞蹈动作只是作为辅助形
W花鼓戏《包公铡美》艺术形象的塑造
作者:邵渐兴  年份:2015 期刊名称:小品文选刊(下) 关键词:神的形象 花鼓戏 艺术家 老百姓 艺术形象 小说家 包公 剧作家 
描述:宋代名臣包拯的艺术形象,经过几百年来历代小说家、剧作家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创造,反复锤炼,在广大观众中广泛流传,深入人心。一提起黑脸包公,人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位脸黑心赤,正气凛然,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铲权贵,铡奸佞,剪强暴,护良善这样一个老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神的形象。
21世纪以来花鼓戏研究综述
作者:洪晨  年份:2015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关键词:花鼓戏 综述 研究 
描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很多音乐家、戏剧家以及学界的学者们都在研究花鼓戏,如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荆州花鼓戏、安康花鼓戏等,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挖掘和整理了很多地方花鼓戏的唱腔、表演形式、曲谱等等。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探讨其优秀的成就和不足之处,试图促进花鼓戏的研究进一步深化。